在纽交所上市的国企和民企~~

2024-04-30 01:19

1. 在纽交所上市的国企和民企~~

美国创业板中资 
 主页
01 网易
GA 巨人网络
03 搜狐
04 新浪
05 tom网
06 携程旅行网
08 e龙旅行网
09 51job前程无忧
10 掌上灵通网
11 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
12 (NCTY)第九城市
23 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
13 UT斯达康(中国)有限公司
14 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0941.HK)
15 空中网
16 金融界
29 百度
27 中华网
20 (ASIA)亚信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07 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
 
 
19 惠州侨兴电讯集团公司
21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22 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24 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2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26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28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SMIC)
02 分众传媒控股有限公司
17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
18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在纽交所上市的国企和民企~~

2. 申花老板朱骏真的那么有钱吗?算中国顶级富豪吗?

这要看在某些领域来说,朱骏喜欢足球,阿布也一样,他们把足球圈设计成为自己事业的一部分,他会以他的资金投入到新开辟的事业中来~~~就像李嘉诚,他事业涉及的面很广,如果他喜欢足球也可以投身进来。但他们不一定非要是最有钱的,因为足球并不是顶级消费的运动,通俗一点也就算是娱乐业的一种吧

3. 沪市A股有哪些互联网企业啊?

这里有一份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上市公司名单(部分)

中华网 
新浪网
搜狐网 
网易 
TOM网 
盛大网络 
侨兴电话 
空中网 
前程无忧 
金融界 
携程网 
亚信科技 
掌上灵通 
UT斯达康 
九城关贸 
第九城市 
e龙 
华友世纪 
汽车系统 
太平洋商业 
分众传媒 
百度

他们之所以选择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原因,我分析了以下有这么几点原因(都是自己的见解,没有资料可借鉴,所以观点很可能是错误的,仅供参考):

1.历史原因,生不逢时:
a.这些高科技却又高风险的公司大多在2003-2004年甚至更早的时间(如搜狐)实现了上市,但是,在上市前,发展壮大最急需资金时,国内的股票市场的主要任务却是“为国企解困”,不能为他们完全敞开融资的大门。
b.2004年前,中国股票市场竟然还没有中小板,创业板,也就缺乏了启动资金不算太高但却高风险的创新型高科技企业的集资土壤。
c.另外,2003-2005年,大熊市更是关闭了企业集资的渠道。

2.企业CEO的国际化视野以及股东背景的国际化:
他们在外国上市后,视野将更加开阔,能够找到更好的战略合作者,壮大自己的企业。例如,即使现在大陆股市牛气冲天,想“圈钱”太容易了,但阿里巴巴还是选择在香港(香港股市是国际性市场)上市。

虽然现在知名的网络公司都已在国外上市,但随着国内管理者观念的转变,和中国股市的繁荣,一定会有符合上市条件的网络公司会在本土上市,我们拭目以待。例如002095网盛科技就是,它是一家行业性网络平台。

沪市A股有哪些互联网企业啊?

4. 中国有哪些企业在纽交所上市?

  http://blog.sina.com.cn/u/1233721385

  中国公司在美国上市已有7年的历史,在华尔街上经历过三起三落,“7年中,既有像中华网这样中国概念股风光无限好的辉煌,又有大半股票价格跌破发行价,有些股票仅值几毛钱惨不忍睹的苦涩。”一位国际金融和投资银行专家这样总结中国公司海外上市的7年历程。中国概念股在华尔街掀起了四波浪潮。
  第一波浪潮:中国股票首次登陆华尔街
  1992年底中国证监会成立,随后,就批准第一批公司到海外上市。中国公司第一次在美国股市上露面是在1993年7月的青岛啤酒,随后还有上海石化、马鞍山钢铁、仪征化纤等八家。它们的主挂牌在香港,但通过全球存股证方式(GDR)和美国存股证方式(ADR)分别在全球各地和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1998年8月,上海石化H股在香港上市的同时,将50%的H股转为ADR、GDR在纽约上市。通过其他途径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第一家与中国有关的股票是1992年10月9日上市的华晨金杯汽车,发行价为16美元,当年11月底升至33美元。第二家是中国中策轮胎,第三家是上海摩托车。由于是中国公司第一次在美国上市,很快就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形成一股热潮,在1993年7月份达到高峰。这些股票以青岛啤酒受到追捧最为典型,当时,39家外国著名投资公司争着要当其代理商,认购率也超额200倍,股价最高时达14港元。
  第一批海外上市的企业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绝大部分改制前为国企,二是行业限于制造业。那么,这些股票为何受到国际投资人的青睐呢?专家认为,首先从宏观上讲,当时中国经济GDP增长速度高于世界平均值的一倍多。第二,国际投资人看好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他们的想法很简单,他们做决策时,只关心几个简单的数字,就是说,中国人均某一个产品消费是多少,然后与国际平均数字进行比较,感到潜力惊人。此外,中国制造业有较长期的历史,基础比较雄厚,而且中国政府对制造业一向大力扶持。
  第一次浪潮持续到1994年就消退了,股价跌到谷底。一方面是受到墨西哥的金融危机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公司本身的原因,这也是主要的原因。上市半年后的中期业绩公报和一年后的年报业绩较差,与公司管理层在上市推荐过程中所做的预测有很大出入。于是,国际投资人对中国制造业产生怀疑,虽然是股份制企业,但这些上市企业在管理制度、体制、公司的治理结构等方面仍存在着传统的痕迹,特别是存在缺少激励机制,公司运营业绩和股价表现与管理层和员工利益关联不大等一系列问题。第一次浪潮就这样退下去了。
  第二波浪潮:基础设施类股票领风骚 以制造业为主的股票引发的第一次浪潮消退不久,到美国上市的第二批中国股票又开始出现在华尔街。不过,这次制造业公司很少了,取而代之的大部分是以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为主的公司,这些公司涉及航空、铁路、公路、电力等领域。如华能电力国际、中国东航、南方航空、大唐发电等公司。
  这些公司一上市,很快吊起那些想购买中国基础设施股票的人的胃口。不过,投资人换了一波。他们同样拿人均航空里程、人均用电量、人均能源消耗量等指标与国外进行比较,发现均远远落后于世界主要国家,具有极大的增长潜力。认为投资这类股票风险较小,于是,纷纷购买。 然而,好景不长。购买这些股票的主要是一类机构投资人,他们原打算长期持有,进行战略投资,不到迫不得已时是不轻易出手的。结果,这些机构纷纷抛售这些中国公司股票,造成股价狂跌。
  中国股票在华尔街的第二次潮涨潮落的原因与第一次大同小异。从宏观上讲,由于经济疲软,许多项目被迫缓建或停建。此外,基础设施领域恶性竞争,导致企业严重亏损。像民航业,进口飞机过多,飞机运力过剩,机票打折,导致民航业全面亏损。
  第三波浪潮:红筹股一度红透半边天
  中国概念股在华尔街掀起的第三次狂潮是红筹股,这波狂潮起始于1996年底,终结于1997年10月的金融风暴。它所引发的震荡远远超过头两次,其主战场虽然是在香港,事实上华尔街也倍受冲击。
  所谓红筹股,是我国以某一个部门和某一级政府为背景,投资到香港的窗口公司,这些公司利润往往有超常规的增长。尽管这些公司主挂牌在香港,但通过美国存股证方式(ADR),也可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这些股票有航天科技、招商局、中国华润、上海实业、北京控股、广东粤海等。像北京控股认购时,香港六十个财团入股,冻结资金数千亿,创造了1200倍认购率的香港股市记录。香港六大富豪一同出席推介会,这在香港还是头一回,一时成为投资界的美谈。1997年5月18日挂牌,上市股价是11.48港元,当天收市涨到44元,最高时达到66元,去年收市价为12.25港元。
  红筹股有几大因素吸引海外投资者:
  一是最直接的“中国概念”,受益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二是海外投资者认为,红筹股与前两类企业有很大的不同,他们注册在香港,由香港当地的管理层运作,有相当的自主灵活性,经营环境较好,融资方便,避免了前两类企业的不足。中资企业背后要么有行业部门的支持,要么有强大的地方政府作后盾。
  三是,这些企业可获得优质和超常规资产注入,资产组合多元化,可带来企业高速发展。
  第四,拥有一大批战略投资者。最后,与香港回归祖国的大环境有关。然而,随着1997年底亚洲金融危机的突然爆发,香港股市一落千丈,人气极度低迷,再加上红筹股业绩和表现欠佳,结果,好景昙花一现,不少股票跌到发行价以下,至今仍在这一价位徘徊,像粤海还走上了清盘的道路,令人扼腕叹息。
  第三次浪潮消退后,国外资本市场对中国股票大门紧闭长达15个月。
  第四波浪潮:高科技概念股掀起新狂飙
  1999年7月14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企业申请境外上市有关问题的通知》。同一天,中华网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挂牌当日,股价由20美元飙升到67.2美元,上涨235%,当日市值超过110亿人民币,集资1亿美元。16日股价由58美元,突然飙升至101.3美元,涨幅达75%;17日,再次狂涨至137美元。2000年1月11日,收盘价高达82美元(一拆二后)。
  中国电信年前最后一天收盘价为128美元,逼近历史最高价。中国荣昌国际控股公司在中美入世协议达成前,每股股价仅为一美元,16日,该股收盘价上涨了11倍,达到11.06美元,17日又狂升至每股32.06美元,几天后,股价一度上升至每股80美元。中国华润发展公司股票也有不俗的表现,17日上涨了19美元。中华轮胎公司两天上涨77%,达到每股10.06美元。其它股票也有不俗的表现。
  1999年2月17日,以生产数码无线电话称雄市场的广东企业———侨兴环球在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上市,因而成为我国第一家境外上市的民营企业。由于受到中美签署入世协议利好因素刺激,侨兴环球股票17日升幅达268%,上涨8.375美元,收市11.5美元,成交也创下天量。1999年12月31日,股价飙升至28美元。几天内扶摇直上,价格荣登纳斯达克市场一周涨幅十大股票第六位,市值一周内增加了1.5亿美元。外国记者形容:这些日子,中国民营企业股票就像坐上了火箭一样往上涨。

5. 2012中超16家俱乐部董事长

北京国安

  投资方背景:北京国安足球队是由中信国安集团公司和北京市体育局共同建立,由中信国安集团公司经营管理。中信国安集团公司为中国中信集团公司全资子公司,国安公司经营行业涉及信息产业相关业务、旅游房地产、高新技术及资源 开发等领域,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是中信公司在国内最大的实业子公司之一。

  把老底揭穿:中超球队中背景最深的球队首推北京国安。要知道,背靠中信国安集团这一央企“大树”,连中国足协都得避让三分。投资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近20年,中信国安集团公司终于在去年第一次实现了“国安永远争第一”的目标。虽然这是一个迟来的“冠军”,但来得却恰到好处。去年曾有传闻称,如果北京国安再拿不了第一,中信国安集团就准备收手了。

  长春亚泰

  投资方背景:1996年6月6日,吉林亚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手创办了亚泰足球俱乐部。亚泰集团创立于1986年,组建于1993年,亚泰集团A股1995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目前,亚泰集团已成为以建材、地产、金融为主业,并涉足煤炭、医药、商贸等领域,资产、营业收入双双过百亿,跻身国内500强的大型企业集团。

  把老底揭穿:长春亚泰是为数不多的能在介入足球之后就没再动摇过的民营企业。不过,据记者所知,亚泰集团对足球的一腔热血与当时“足球市长”不无关系。据说,为了鼓励亚泰能够办好长春的足球,长春市政府每年为亚泰集团的几个企业一共退税近3000万。坊间曾有传闻称,2007年夺得中超冠军的长春亚泰本应该在奥运年有所作为,但成绩却一落千丈,据说这是亚泰集团在足球上与政府之间博弈的结果,因为“足球市长”的离开造成亚泰集团对长春队的投资热情降低。

  河南建业

  投资方背景:河南建业足球俱乐部成立于1994年8月。建业住宅集团(中国)有限公司,是香港建业住宅集团有限公司于1992年5月在国内创办的独资企业,以房地产开发经营为主业,并成功涉足教育、体育、文化等相关产业领域的集团化企业,总资产逾20亿元人民币。目前建业正在进行IPO香港上市准备,正向可持续盈利的专业化品牌地产开发商快速发展。(编者注:目前已经上市 股票代码为00832 市值大约40亿)

  把老底揭穿:河南建业足球队是目前中国足坛唯一由民营企业投资且没有更换投资人的职业足球俱乐部。据记者了解,当年与河南建业同时涉足足球领域的许多房地产公司都已经转身离去,唯有建业通过足球这一平台和媒介成为河南房地产的头号“名牌企业”,而这也正是建业老板胡葆森在面对球队起起伏伏、甚至几度惨遭降级厄运时,依然对未来充满希望,对足球不离不弃的原因所在。

  南昌八一

  投资方背景:2004年4月2日,南昌八一衡源足球俱乐部正式成立。上海衡源企业发展有限公司、上海金贸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华东交通大学、上海闸北体育场及南昌八一体育场为俱乐部的投资方。

  把老底揭穿:南昌八一衡源足球俱乐部是江西地区第一支职业化足球俱乐部队。俱乐部前身为上海衡源,2004年初上海衡源足球俱乐部整体迁移至南昌,并出资买下解放军八一青年队,并将“八一”的称谓一直沿用至今。但实际上,从传承关系来说,现在的南昌八一队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八一队了。

  上海申花

   投资方背景:朱骏是16支中超球队中曝光率最高的投资人。作为第九城市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朱骏曾在2007年以24亿人民币身价排名胡润百富榜第351位。不过,到了2008年其资产缩水为10亿元,排名退至第727位。去年胡润百富榜上,朱骏根本没有排入前1000位,其个人财富缩水幅度和速度令人惊叹。

  把老底揭穿:从上赛季结束之后,围绕朱骏准备出手申花套现的传闻就不绝于耳。的确,自从某网站抢走《魔兽世界》代理权后,有关朱骏资产将缩水的说法就一直不曾间断。不过,朱骏却多次表示,这不会影响他继续投资申花的决心。“足球一定是门生意,但是以中国目前的现状,现在谈生意为时太早。它是个长远的生意,必须很久以后才能发生效益。”看来,朱骏离放手足球的时间还早着呢。

  天津泰达

  投资方背景:天津泰达足球俱乐部在2003年4月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控股方为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由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授权行使资产的经营管理,总资产 1050亿元,经营范围涉及金融、基础设施、土地开发、工业、物流、能源供应、交通运输和会展酒店等行业。

  把老底揭穿:“泰达集团从接手天津足球至今,砸进去的钱能有十几亿人民币了,天津足球怎么就不能拿回冠军呢?”这是很多天津球迷对于天津足球始终与联赛冠军无缘的不解和疑问。在不久前召开的天津足球工作会议上,泰达俱乐部已明确提出了“五年内冲击中超冠军”的终极设想。不过,要想让天津这张足球名片真正地、长久地亮起来,仅靠一味砸钱还不够。

  山东鲁能

  投资方背景:山东足球前身是济南泰山将军足球队,1998年1月5日,鲁能泰山足球俱乐部由山东电力集团及其下属11家法人企业共同发起成立(后经转股股东单位变更为9家),控股单位为山东鲁能控股集团公司,注册资金6619万元。山东鲁能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1月,以煤电、房地产等为核心业务。此外,还涉及铝产业、港运物流业等业务。

  把老底揭穿:在中超诸多豪门中,背靠国企大树的山东鲁能绝对是最有职业足球味道的俱乐部。前辽足队员李金羽在转投鲁能后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到了鲁能才知道啥才是真正的职业化俱乐部。”不过,对于鲁能的“职业化”,很多足球投资人也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大把烧钱不讲回报,这就是国企背景下的俱乐部为何会如此“职业”。对此言论,鲁能集团却并不认同,在他们看来,在投资足球后,“鲁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都大涨,像山东电力在参与美国电厂建设的竞争中,依靠足球赚到不少印象分,这就是足球给国企的回报。

  大连实德

  投资方背景:2000年1月9日,大连实德集团以1.2亿人民币全资收购大连万达实德足球俱乐部并重新组建现代型、股份制足球俱乐部。实德集团是以化学建材业为主,家电产业、金融保险业和文化体育产业综合发展的民营企业。2006年,实德集团董事长徐明的个人资产便已达到48亿元人民币。

  把老底揭穿:对于俱乐部投资人徐明来说,足球不仅仅是一个宣传平台、跳板、通行证,而且还是其产业链条上的重要一环。用一位圈内人的话来说,“足球在实德集团的资产战略中占据的比重非常小,但是足球的影响力却足够大。”在徐明所构筑的事业蓝图中,是绝对不能缺少足球这一“外交”手段。

  深圳红钻

  投资方背景:2009年10月30日,万宏伟正式成为深圳亚旅足球俱乐部董事长,深圳市南金投资顾问有限公司也随之成为深足的新任控股方。有消息称,万宏伟所掌控的深圳市南金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2月23日,注册资本仅为3万元。

  把老底揭穿:深圳市南金投资顾问有限公司与深圳队的冠名“红钻”有什么关系?“红钻”又是什么品牌?原来这是深圳俱乐部准备自己养活球队所自主开发的产品。如果没有“红钻”,深圳足球队将是中超赛场上唯一“裸奔”的球队。深圳队依然是一支没有冠名、没有基地、没有固定训练场的球队。

  江苏舜天

  投资方背景:江苏舜天俱乐部隶属于江苏舜天国际集团。江苏舜天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是1996年12月由原江苏省服装、机械两个进出口公司联合组建的省级外贸企业集团。集团注册资本为44241万元,截至2008年底,集团总资产105.08亿元,集团主营进出口贸易。

  把老底揭穿:作为国企背景的江苏舜天足球队,给外界的印象一直是不紧不慢、稳扎稳打,在中甲一呆就是12年。不过,12年的付出终于换来了今年在中超站稳脚跟的“硕果”。而江苏舜天国际集团在通过足球获得知名度的同时,也得到了较高的美誉度。

  重庆力帆

  投资方背景:该俱乐部是重庆力帆实业(集团)有限公司2000年以5580万元人民币全资收购并重新组建的现代化股份制足球俱乐部。力帆集团是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之一,以汽车、摩托车的研发、生产、销售(包括出口)为主业,并投资于金融业的大型民营企业。

  把老底揭穿:重庆力帆足球队,中国西部职业足球的一面旗帜。力帆老板尹明善当初搞足球是为了力帆集团的社会形象,但当足球对于企业社会形象只有副作用的时候,任何一个精明的商人都会热情不再。即使重庆力帆本赛季幸运地“起死回生”,但这依然无法重新燃起尹老板的热情,已经被足球“伤”怕了的尹明善现在只是被足球推着往前走的“稻草人”。

  杭州绿城

  投资方背景:杭州绿城足球俱乐部的前身是浙江绿城足球俱乐部,由绿城房产、浙江大学和浙江省足球协会共同发起成立。俱乐部现注册资金5000万人民币,2005年俱乐部股权进行了变更,其中浙江绿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占股96%;浙江大学占股4%。

  把老底揭穿:今年这支球队“鸟枪换炮”,吴金贵召到了杜威等五名国脚,仅五名内援的花费就在1300万人民币左右。据悉,绿城俱乐部经营收入今年已超过两千万元,其中主冠名商和胸前广告商就为俱乐部带来1400多万元的收入,球衣背后广告则以400万元卖给了一家空调企业。加上门票收入以及场内广告,俱乐部今年的经营收入相当可观。

  长沙金德

  投资方背景:金德管业集团是一家国家大型企业集团,注册资金6亿元人民币,经营范围涉及新型化学管道系统的制造、模具制造、家具制造、物流运输、酒店、足球等产业。

  把老底揭穿:金德从不将收入信息透露给外界,因此该俱乐部球员的工资与奖金,在外界看来一直是个谜:没人知道一名主力在金德一个赛季能够拿到多少月薪,也没人知道一场胜利能够为球员换来多少真金白银,更没人知道,在其军事化管理的背后,这支看起来与其他俱乐部格格不入的球队,这么多年来却一直没有降过级,哪怕在2009赛季这么危险的时候……

  青岛中能

  投资方背景:青岛中能队隶属青岛中能集团,青岛中能集团有限公司由青岛中能电线电缆制造有限公司、青岛中能光科通讯有限公司、青岛中能硅化工有限公司、青岛中能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组成,是涉及机电、化工、通讯、地产的多元化、多产业、科技型的民营企业集团公司。

  把老底揭穿:在青岛海利丰被取消了注册资格之后,青岛足球也走到了十字路口。总经理于涛却表态:“没了海利丰,中能将会扛起青岛足球的大旗,捍卫这个足球城的荣誉。”在中能眼里,这个时候重振青岛足球雄风给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更高的曝光率,还有无法用金钱买到的社会责任感。

  陕西中建

  投资方背景:陕西宝荣浐灞俱乐部球队已更名为陕西中建地产浐灞队。中国中建地产有限公司购得浐灞队的冠名权。几天前,继中建地产、绿地集团、中新集团、西安世园和陕西荣德后,延长石油与西飞公司也和俱乐部达成了战略合作的协议。

  把老底揭穿:在中国足坛正经历“风暴”的时候,一声“狼来了”固然振聋发聩,但在国外一些大赞助商唯恐避之不及的时候,中建却迎难而上,这又作何解释?答案许是“抄底”。从眼下来看,多家大型企业助力陕西,“中超新皇马”俨然已成中国足坛的“香馍馍”。

  辽宁宏运

  投资方背景:2007年4月,葫芦岛宏运集团从辽宁省体院手中购得了辽足前大股东持有的76.2%的辽足股份,成为辽宁职业足球生涯中第一个本土大股东。葫芦岛宏运集团创立于1992年,开始经营贸易,1995年涉足房地产开发,1996年开始组建集团并向实业发展,1998年实现多元化产业的初步跨越。目前,宏运集团已形成了以资本运营为核心,集港口、加工、地产、商贸、零售、医院、矿业、酒店等多产业为一体的多元化民营投资控股集团,总资产已超过20亿。

  把老底揭穿:宏运接手辽足之后在资金投入上走过一段弯路,特别是在对球队的投入上总给外界一种舍不得掏腰包的感觉,结果导致2008年降级。不过,实力雄厚的宏运集团其实并不差钱,去年在辽足一举返回中超之后,立即兑现了口头承诺的并未写进合同中的300万元冲超奖金。用俱乐部投资人王宝军的话来讲,“我经营辽足就一定会做好、做到底。”

  结论

  纵观16支中超俱乐部的投资方,有着国企背景的俱乐部已经屈指可数,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变身为中超“大佬”。去年的胡润百富榜排名中,实德老板徐明的财富已达到80亿元,排名整个排行榜第88位。浙江绿城老板宋卫平的个人财富从过去的30亿元大幅攀升到75亿元。而重庆力帆老板尹明善的个人资产则从31亿元上升到45亿元。此外,河南建业老板胡葆森和辽宁宏运老板王宝军的个人资产均达到了25亿元。可以说,在中超阵营中身价过亿甚至是几十亿的投资老板不占少数。而这也决定了,一旦投资人想搞好足球,中国足球是绝对“不差钱”的。

  与几年前烟草、能源、电力、金融为背景的俱乐部占据中超半壁江山的情况不同,眼下中超投资方的结构已发生巨变,其中房产商、地产供应集团和相关衍生产业链的商家已成了中超阵营中的新兴势力。有业内人士分析说,“地产企业在足球领域的活跃充分反映了地产是资金富裕的行业,地产企业多元化投资,更是为了自己的品牌和美誉度的建设。”不过,昨天一省足协官员在和记者聊起这个话题时也给出另一种观点,“任何企业搞足球都有其自己的商业目的,足球绝对不是公益事业,但也不仅仅是体育事业。在中国,足球已成为企业与政府连接的纽带,通过足球这个纽带,可以很名正言顺地与政府搞好关系,从而获取政府的政策倾斜和政策支持。”

2012中超16家俱乐部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