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搞理财为什么容易被骗呢?

2024-05-16 20:56

1. 老年人搞理财为什么容易被骗呢?

老年人主要目的不是为赚钱。银行理财师表示,老年人理财的目的应该是合理安排财务,应对收入无法增长和开支费用增加的情况,因此理财应以“保值”为主“增值”为辅,而不是为“赚大钱”;
  预留6个月流动资金再投资。老年人应首先规划好可用的投资资金,在留足日常生活所需的高流动性现金后,将剩下的资产再做合理的规划。一般来说,以月收入为单位,最好先预留6个月的流动资金以备家庭支出,这部分资金可以活期形式存在银行,其余的闲钱再拿去投资,“理财的同时要先使生活有保障”;
  期限相对选中长期。符合老人家的低风险银行理财产品都有投资期限锁定,不能提前支取,这就要求投资人特别注意长短结合,但也不能单纯为了流动性而选择太短期的理财品,因为这类产品期限太短,一方面要频繁操作,另一方面也不符合老年人追求长期稳定收益的目的,因此建议老年投资者选择期限在半年到一年的产品为合适;
  弄清楚投资方向。即便是较低风险的理财产品,投资者一样也应该弄清楚自己的钱投去了什么地方,老年投资者尤其要注意,要是看不懂就应该向银行工作人员问清楚,必要时多找几家银行对比,借助外力去替自己分析,且不可盲目追着收益跑,要明白“收益和风险永远是成正比”的,尤其是老年人在投资理财上更容易发生纠纷,这样的理财决策最好能够由子女帮父母再把一次关。(刘薇)

老年人搞理财为什么容易被骗呢?

2. 为什么老年人理财投资容易上当受骗?

众所周知,网贷理财已经渐渐的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中,一部分与时俱进的老年人也加入了网贷投资的行列。但事物总有两面性,一些不法分子就盯上了老年人,想想我们周围,老年人上当受骗的例子不在少数,那么,为什么老年人容易上当受骗呢?小编为大家分析:
一、老年人缺乏投资常识
老年人之所以会掉入投资陷阱,主要是因为缺乏投资理财常识。我们都知道投资的收益越高,风险越高,风险与收益成正比。我国目前无风险利率(一年期的国库券或银行存款利率)都不到4%,那么这些年化利率高达百分之十几,甚至二十几的投资产品怎么可能无风险呢?
以网贷行业为例,从来就没有绝对安全的平台,所谓的安全都是有条件的,是建立一定期限上的,外加如今去刚兑浪潮,讨论网贷投资的安全性,除了考虑平台本身因素外,还要注重标的风险。
二、子女的主动性不够
老年人由于自身认识的局限,缺乏投资常识,这无可厚非。但作为子女,我们是有义务科普这方面知识的,思想高地,你不占领,别人就会占领。家中老人情愿相信别人的话,也不愿意听从你的建议,这值得反思。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无外乎两点:
1.老人觉得你不够专业
说白了,相比于平台业务员而言,老人并不认可你的投资理财能力。对于你这种门外汉,老人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自然会下意识的隐瞒。
2.缺乏家庭关爱
那些平台业务员能得到老人的认可,除了本身的口才好外,把人说的晕头转向,还有关键的一点,他们热情啊!对老人嘘寒问暖,排忧解难,虽然大家都知道,这是带着功利性的,但是老人可不一定会这么觉得,这些久违的关怀让他们深感欣慰。再加上,资金安全回款,这种信任感会无限倍增。而作为子女的你真的有信心战胜他们吗?不好说吧!甚至有些老人明知会被骗,却心甘情愿掏钱买单!只因为那句关怀。
3.从众心理作祟
据钱优客小编了解,一般投资被骗的老年人都有三个明显特点:
一是比较空闲,退休在家,没啥事做,对外界新事物既好奇又害怕,这种心态容易被人乘虚而入。
二是有钱,存了大半辈子的养老金,平常舍不得花,有些积蓄。
三是孤独(空巢老人),现在老人多半不与儿女同住,日常聊天唠嗑也都是老年朋友,偶有年轻人关怀,会倍感亲切。
与此同时,老年人由于圈子小,以小区为集聚点,一来二去,大家彼此都很熟悉。所以业务员往往采取以点破面的方法,专攻一两个性格开朗的老人,做通他们的思想工作,再加以小利引诱,轻而易举,这些老年人就成了他们下线。三下五除二,一个小圈子的老年人就被全部拿下。
这时,人性的弱点又会随之放大,一个人心里不踏实,一伙人就能壮胆。人多力量大,人多好闹事的思想根深蒂固。这种盲从甚至攀比心理,不知不觉,老人就把自己全部积蓄砸入。
风险可想而知,投资哪有靠人多壮胆的,但如此闹剧,却每时每刻都在上演,我们不得不防。
小编说了这么多,大家了解了吗?那我们知道原因了,要如何预防呢?请看下篇《如何预防老年人理财投资上当受骗》。大家有什么其他的意见或建议,也可以给小编留言哦!
【钱优客】小编心语:天气转凉,请注意加衣!

3. 老人理财怎么能不被骗?

老人理财不要图高收益,尽量不要选择风险较大产品。同时一定要选择“靠谱”的平台,例如银行、有大品牌信用背书的平台,对于其他线下的“理财/财富”公司等一定需要谨慎。
主要是因为老年人因年龄、身体健康等原因导致承受风险能力下降,所以老人理财产品、平台的安全性一定要有保障。建议老年人理财应该一部分选择风险系数小,安全可靠,具有较强流动性的产品。如银行“智能存款”产品、货币基金均是不错选择。因为老年人年龄大,会经常患病去医院,所以资金的流动性非常重要,因此配置一些流动性资产可保障流动性需求。其次可搭配些安全可靠的定期理财和国债,它们安全性高,收益稳健,但变现能力(流动性)较弱。
可以关注度小满理财APP(原百度理财),度小满理财平台上就有一些包括活期、定期银行存款产品可供用户根据自己的流动性偏好选择。如活期产品“三湘银行活期”,提前支取收益3.9%左右,随时存取,当日起息,节假日无限制,任意自然日支取,当日实时到账,无交易日限制,无限额限制,50万以内100%赔付;如定期银行存款产品“振兴智慧存”,年化收益率在4.8%左右,均适合稳健型及以上投资者。
您可以在应用市场搜索“度小满理财APP”或者关注“度小满科技服务号(duxiaomanlicai)”了解详细产品信息。投资有风险,理财需谨慎哦!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老人理财怎么能不被骗?

4. 为什么老年人理财投资容易上当受骗?

随着投资理财的观念深入人心,幼儿园的小朋友、广场舞大妈都喊着要理财了,但电视、报纸上老年人投资理财上当受骗、血本无归的新闻却一直不绝于耳,老来被骗的倾家荡产,当真让人唏嘘。为什么老年人投资理财容易上当受骗?


1.老年人有钱、有理财需求。不管收入高不高,年逾花甲的老人都有一笔积攒多年的养老钱。一方面积攒不易,自己舍不得花;另一方面又担心通货膨胀、物价高企,自己攒的这点钱很快缩水到吃饭都不够了,更别提生点病什么的,所以有强烈的投资理财需求。
2.老年人普遍缺乏理财知识。现在很多新兴的理财方式都与互联网有关,如自助银行理财、基金、股市等等,与老年人几十年来熟悉的银行理财大相径庭。大部分老年人的信息和知识都不够,学习能力和愿望也不如年轻时强,导致对于大部分投资理财工具知之甚少。拿着大笔金钱步入一个自己不熟知的资本市场,结局可想而知。
3.老年人生活较为孤独,容易被热情打动。老年人的子女一般都各自成家立业,老年人如生活中无精神寄托,很容易感到生活寂寞、孤独。一些金融骗子就趁虚而入,对老大爷老大妈嘘寒问暖,照顾体贴。在建立了一定感情基础后就提出“有一个好项目可以赚多少多少钱”,或者打哀情牌“我这个月任务没完成要被开除”,大爷大妈心里觉得这个小伙子(小姑娘)人又热情对我又关心周到,人品不错,可以相信/帮他一把,就把自己的积蓄分批转给自认为可以信赖的人。孰知钱一到手,人立马无影无踪。这种热情的销售分布在各种“金融理财”行业,包括“*信托、*基金、*理财”甚至“收藏品”、字画、邮票、金银、钞票等,热情程度跟不靠谱程度基本成正比。


4.普遍比较执拗,思维方式单一。不管是遭遇诈骗被要求转账汇款,还是看到高收益被吸引入局,较多老年人认为自己人生经验丰富,已经做过周密的考察和思量,不会有什么问题。特别是新闻中经常播到银行人员劝阻汇款时还不相信,都反应了这一群体的性格特点。其实不管年龄大不大,只要思维单一,不爱听人劝,一般都会陷入坑中。


综上特点,老年人群体是金融诈骗最热爱的对象。作为子女的我们要从以上特点入手,关心他们的心理诉求,并经常帮助他们普及基础的金融知识和鉴定方法,只要和家人和爱在一起,就能战胜所有的困难。
公众号:钱程似锦V。关注个人成长,包括理财、职场等,愿与你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

5. 老年人投资为什么总是被骗?

大部分老年人对社会信息摄入较少,特别是对一些新鲜事物的认识会相对片面,手段高明的骗子们常常会利用老年人更关注健康,更容易相信,崇拜所谓权威的心里特点,请君入瓮。

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老年人为了满足自我的心里需要而上当受骗,比如,一些老年人虽然与子女同住,但他们因为工作繁忙对老人关心较少,或者子女远在他乡,这类老年人内心对情亲充满了渴望。这时候如果有个像亲人一般地唏寒问暖,关怀备至,老年人的心里防线会被轻易攻破。掉入骗局而浑然不知,还有些老年人虽然退休多年,但是又碍于面子,不想被后辈们说他们老无所用,内心对自我价值感的追求丝毫不迅于年轻人,于是,想用自己的积蓄通过小投资赚点生活费以满足成就感的心理,也成为骗子们的一个目标。
同时,老年人普遍不太理性,虽然年纪一大把,可有时候偏偏像个孩子似的存在比较心理,看着别人的老人搞投资,内心极度不平衡,便产生从众行为,最终掉进一个接一个的陷进。因此,晚辈们对老年人的关心是不可忽视地,同时,当面对类似这样的骗局时,老年人自己要学会放下面子,保持清醒头脑,老年人也可以通过参加娱乐活动或者一些健康积极的社会团体以及学习科学知识,掌握实用信息来丰富自己...

老年人投资为什么总是被骗?

6. 老年人为什么容易被骗?

你们都已白发苍苍,而我亦会风尘仆仆的奔向你

7. 老年人为什么容易受骗

老年人容易受骗,老年妇女更容易受骗,尤其是善良的老年妇女、退休的女教师更更容易受骗。
一,“善心”的心理支配:老年人大多是心善的(这里没否定其他年龄段人的心善),这是自然规律。人一到年老,经的事多了,心也宽了,对人能理解了、宽容了,所以,心也就渐渐变得善良了。《论语﹒泰伯》曰:“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老百姓也有俗语:“人越老,脾气越小;官越大,脾气越大。”由于善心的心理支配,认为自己不骗人,别人也不会骗自己。所以,老年人容易受骗。尤其是老教师,他们教一辈子书,1十1=2,从不欺骗学生,认为别人也不欺骗自己,所以,别人说什么,容易相信,容易上当受骗。
二,“爱心”的心理支配:心理学家研究,老年人的爱心比其他年龄段的人要强。人老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对人生的追求、渴望较之强烈,爱心油然而生,尤其是对自己儿孙的爱,更是时时牵挂,生怕自己的孩子在外出事。骗子利用老年人的这一心理,说你家的孩子在外出了什么什么灾祸,你赶快拿钱,去救孩子。这样的老年人容易上当受骗。
三,“破财免灾”的心理支配:现在的老年人,生活富裕了,手中有钱了。除了想自己颐养天年,更希望自己的儿女也过得好好的。所以,骗子一说你或你的孩子哪年哪月哪日会有什么什么血光之灾,说的有鼻子有眼的。“破财免灾”的心理支配,而且自己现在有钱,拿出几千或上万块钱,也不影响自己的生活,于是就拿出钱“破财免灾”了。我们小区的王金贵老人就是这样的例子。她是个孤寡老人,儿子在外地工作,有两个行骗人,说王金贵在外的儿子有灾,让王金贵拿两万块钱,就能消了灾。她就信了,好像吃了迷魂药,带领那两个人到家取存折。后被小区巡防员识破,才没把钱骗走。
五,信“公”心理支配:现在的老年人,都是解放前或解放初期出生的,那时是计划经济。工厂、企业、商店……都是国营的,就连农民种地也是集体的。那时的电台、报刊等宣传载体都是国家的。大家信文字、信图片、信影视、信广播……一有什么争执的事,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确,就说什么什么报上说的、什么什么书上写的、什么什么电台广播的……现在仍被这一心理支配着,信文字、信图片、信广播、信电视……似乎只要报纸登了、电视演了、有了图片……都是真的了。你可以计算计算,有些名人,给好多厂家做广告,他们天天吃或服用他推广的产品,只吃他推广的药品就吃不清。所以,老年人不要轻易相信所谓的“公”家怎么怎么说,名人怎么怎么说,要好好考察考察再买为好。

老年人为什么容易受骗

8. 为什么老年人容易上当受骗?

尽管老年人对于生活在世有很长的经验体会,但老年人特别容易受骗。根据联邦贸易委员会(FTC),一项新的调查发现,多达百分之八十的被骗受害者是超过65岁的。一种解释可能在于一个大脑的部位作为内置的骗子探测器。其被称为前脑岛,这个结构当年龄大时,面对不三不四的人,它就会被启动以应对他们,这也可能使老人不如年轻人精明。
联邦贸易委员会和联邦调查局都发现了,老年人很容易被作为目标在于他们现都趋于强调乐观积极。根据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州大学的社会神经科学家Shelley Taylor,研究证实,老年人可能对事情抱积极的态度群情激昂的图片,例如,玩可能冒输钱的虚拟游戏。她说老年人擅于控制他们的情绪,从积极的角度看问题,且对日常的问题反应不过火,但是这种特点可能使他们少些谨慎。
为了看看是否老人真的不可能识别骗子,Taylor和她的同事分别向一组119个老人(年龄在55-84)和24个年轻人(年龄20-42)展示了一些脸部图片,这些脸面被认为是值得信任的,中立的或不可信的。不值得信任人的标记包括躲躲闪闪的眼睛:一个不真诚的笑容无法映入眼里;一张沾沾自喜,自鸣得意的嘴巴;且头部向后倾斜。参加者被要求为每张脸按从-3(很不值得信任)到3(很值得信任)来打分。
在研究中,现今在国家科学研究会诉讼会网上显示,老年人比青年人居多地认为不值得信任的脸面比值得信任者的脸面被感觉更重要。研究然后在不同背景的志愿者中进行相同的测试,这次在过程中影射他们的大脑,来寻找在不同年龄组间大脑活动的区别所在。在年轻人间,当他们被叫评价是否脸面是值得信任时,前脑岛变得很活跃;看到不值得信任的面孔时,活动增加。然而,老年人对此的活动很少甚至没有。
Taylor解释说,脑岛的工作是收集信息,但这些信息不是别人的,而是自己体内的感官感受,包括内心直觉并把信息传递到大脑。这种警告对于老年人来说,似乎不起作用。习惯性以积极的角度看待世界,老年人可能会不理会这个警告信号。她说。这看起来像是大脑正密谋老年人习惯性做的事情。
Taylor说,是否脑岛警报器对非面部的信号有反应,例如电话欺骗(这对于老年人来说,是个特别问题),仍然不清楚。因为这个研究只限于脸部。
Bethesda, Maryland,国家年龄机构的心理学家Lisbeth Nielsen 说,这个新的研究首次表明在一个社会情景下,人脑活动的独特方式涉及对其他人的信任度的评估。(尽管NIA为这研究集资,Nielsen没有参与此次研究。)
她说,在将来的研究中要设法解决的一个问题是,是否在脑岛处减少的活动是导致老年人拥有更加积极的人生观的原因。这可能是老年人以某种方式与世界建立联系,且这是大脑活动的反应。
她补充到,如果这样,老年人可能工作会变得更加小心谨慎。例如,他们可能学会小心那些不值得信任者的面部特征。